loader
banner
2021年作为新冠疫情多变之后的全新开启之年,面临着社会经济增长、产业全面复苏、技术创新应用的多方重任,同样作为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必将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方向。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构筑的数字化经济生态将承担中国新的发展重任,以“大云物智移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将逐渐释新的价值活力。 能源电力作为保障日常民生的重要基础资源,是经济创新和文明进步的催化剂,能源革命的持续发展改变了全球能源供给结构,并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国在“碳中和”行动蓝图规划下,奠定了未来绿色能源和可持续能源发展的主基调,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能源从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方向转变,这不仅对中国能源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样对中国能源电力体制亦是重大挑战。 未来,以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将进入全新发展期,而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需由能源产业生态各方达成统一发展共识,从技术、标准、价格、市场等方面进行变革;虽然中国早已开启能源互联网建设,但在新的复杂环境下,能源电力变革依然路途漫漫。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数字经济搭建底层平台。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发展将对能源电力进行数字贯通和价值整合,推动能源电力业务在线化、智能化和数字化,重塑电力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通过提升能源生产效率和供给效率,降低能源电力经营成本,激发新的服务模式。 分布式能源、去中心化、能源即服务等新概念在“碳中和”目标下,将对中国能源电力生态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方能进一步重塑能源价值链,引领能源电力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能源电力发展现状

  能源电力在第三代智能电网基础上,不断向能源互联网丰富发展,并随着技术成熟逐渐迈向新的多元化阶段
  • 20世纪末,受新能源革命兴起影响,以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电力、微电网为首的能源电力技术研发拉开了第三代电网发展建设的序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的发展成熟,推动了以第三代电网为基础的能源互联网崛起。
能源互联网由六大板块组成,构造了能源电力绿色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 能源互联网是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清洁能源为根本的新型能源体系,依托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提升绿色能源应用占比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能源互联网核心围绕智能发电、智能储能、智能电网、智能管理和服务、智能电力市场、智能用电六大板块展开;通过电力基础设施、电力通信网络、前后端平台系统软件以及智能终端应用四大体系,构造能源互联网整体系统架构。
能源电力产业环节简单,但产业上下游体系庞杂,能源电力企业集中度高,生态服务以中游电网公司为主要对象持续丰富 能源电力产业围绕发、输、配、售、用展开,产业链以此不断延伸,由于电力作为国家经济核心发展命脉,能源电力企业集中度高,上游发电企业以国有集团为主要代表,中游则由三大电网公司组成,电力服务生态围绕输配售环节重点发展。由于中游电网高集中度,企业在创新服务和智能化升级方面投入力度大,除外部生态服务商支持外,内部不断衍生新兴服务体系。 中国全社会发电量和用电量稳步上升,未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和终端网络应用的发展,第三产业用电量将会明显上升
  •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3.1%,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2%、2.5%、1.9%和6.9%,“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 ;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762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5.8%。
  • 未来,随着充电桩、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的用电需求量仍将明显上升,随着大范围物联网设备普及,预计消费端用电需求量涨幅稳定,成为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额在全球投资占比中遥遥领先,2019年电力企业科技投资额接近750亿元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2019年投资额达到834亿美元,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30%左右;同时,根据中电联历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源投资完成额中,风电、核电、太阳能三类电源投资占比接近55%左右。
  • 2019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科技投入资金约为750亿元,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研发创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