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banner
中国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中,对绿色能源重视度持续提高,进一步明确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方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形成广泛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因此在能源电力方面,清洁绿色能源未来将会成为重点发展趋势。 中国碳排放量自2013年来持续降低,增速远低于全球排放增速,随着“碳中和”的目标规划,电力领域将领先启动转型措施 中国实施“碳中和”宏观背景
  • 国家政策大力驱动中国低碳转型
    •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0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目标包括制订新标准和新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气候投融资领域,深化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
  • 零碳电力经济效益显著
    • 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中国能源相关总排放量的51%左右,2018年煤电占中国总供电量的66%。
    • 中国40%燃煤电站在2018年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如果中国电站业主按照《巴黎协议》淘汰自有电厂,则可以减少3900亿美元的亏损。
中国“碳中和”实施现状
  • 当前碳排放量下降速度不足以完成碳中和目标
    • 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在现行政策下,中国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是《巴黎协定》减排路径下排放量的三倍以上。
    • 清华大学分析认为,中国的排放量需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然后以8-10%的速度迅速下降,才能于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净零,总体温室气体排放将于2060年前实现净零。
  •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
    • 按目前政府文件指引,在2021年发电行业将率先启动碳排放配额的交易,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至全国碳市场。目前中国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0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电力行业排放约40亿吨。我们估计初期以电力为主题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人民币。

重点领域及发展建议
  • 重点领域
    • Vivid Economics的PRI“必然的政策回应”(IPR)项目针对中国制定政策建议涉及总体气候雄心和关键脱碳行业包括:电力、道路运输、建筑和工业。
  • 政策建议
    • 开展并发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评估和分析,以及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的路径,并制定实现目标的全套政策。
    • 提高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有效性和覆盖面,措施包括:根据碳中和目标设定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上限;引入碳排放配额盈余的修正机制;公布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如石化、化工、建 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航空)的覆盖时间表。
  未来产业用电结构将向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清洁能源将加快传统能源替代进程
  •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中国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在8.8~9.5万亿千瓦时之间,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城镇化建设、电气化等因素,保守估计在9.2万亿千瓦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2025年用电占比约下降至60%左右,未来在能源技术变革下,清洁能源将主导能源生产方式。
新基建加速了中国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之伴随而来的是能源电力需求激增,成为能源电力发展的全新挑战和推动力
  • 2021年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将会产生新的价值机遇,无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对能源电力的需求都将持续增加,且更加可持续化和精准化,与此同时能源供需结构优化、创新供给技术应用都给能源电力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而相应的电力技术升级、能源网络升级和新兴技术成熟落地成为推动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